第17章 全家總動員
不出江子霖所料,另外一家酒樓和三家客棧還是沒被談攏。
那家酒樓是河西縣最大的酒樓,叫福來酒樓,規模比剩下兩家酒樓加起來還大,故而姿态很高,江子霖去了四次都沒見到掌櫃。
江昭玉打着開州鄭家的旗號見了面,也僅僅是見了面,福來酒樓的掌櫃見了她,發現她看起來不如名頭那麽大,就直接走了,放她坐了一天冷板凳。
剩餘三家客棧各有各的理由,要麽重心不在做菜上面,要麽是店太小,從附近菜市場進貨就完全足夠店裏所用。
不過已經定下野菜單子的兩家酒樓和兩家客棧,除了一家客棧不願創新之外,剩下的兩家酒樓和一家客棧都同意了進貨其他菜品。
如此一來,江家又有了一項收入。
周大雨早在買賣糧食時就被江子霖叫回來幫忙,不再去做小工。
如今多了江昭玉,江家有五個人做生意,江子霖、陳三狗、江子德、周大雨、江昭玉。
三太太本想說自己懂點做生意的東西,想幫忙,但奈何江維家還小,離不了娘,只能作罷。
先前買賣糧食,要用的人手就那一小段時間,江家是請了一些短工,過了那季就發工錢散了人。
可現在要做的是長期供貨生意,要用起人來,當時請短工,工錢高不說,還可能情急之下請不到人,于是江子霖請合作的悅客樓掌櫃幫忙招了兩個靠譜的長工。
長工在河西縣有自己住的地方,不用住到江家來,吃喝歸江家管,一個月發200文工錢,這個價格放在整個河西縣也算是公道價,兩個長工是很滿意。
江子霖帶着陳三狗在兩鎮以及下屬的五個村莊之間來回跑,江子霖談生意收購,陳三狗拿賬本統計。
兩個長工就負責搬卸、運輸收購來的食材。
江子德一個人負責一個鎮下的一個大村,因為家裏唯一一匹馬被江子霖和陳三狗二人用了,沒餘錢買第二匹馬,于是把之前買耕地的老黃牛套上板車給他使了。
他負責的少,又有牛車,來回運輸、收賬記賬都是他自己負責。
江昭玉懷着孕,就負責在河西縣接收收購來的各種食材,整理歸納好分別分派給各個酒樓客棧,老太太顧着女兒身子,也每天給她打打下手。
周大雨做她的下線,負責往各個酒樓客棧運送食材、記賬收賬。
實在單量大的時候,再請幾個短工,江家的食材生意就這麽井然有序地做起來了。
這麽幹了一段時間,三太太實在心疼自家丈夫一個人做事,把江維家扔給二姨奶奶帶,坐上牛車就跟三老爺一起跑生意了。這樣一來,江子德和三太太又能多跑一個村。
四姨奶奶沒了吳家的活計,又在縣裏找了家彭大戶做女師,一個月能有1兩銀子的進項,比在吳家時多了一倍不止,還能讓江挽玉旁聽。
有四姨奶奶的引薦,鄭有清也進了彭家給少爺做伴讀,雖然要給少爺打雜,卻好在能一起聽先生講課,每月還能得300文的月錢。
江家人進了縣裏也都忙碌起來,就連留在家裏的二姨奶奶,每天做飯、漿洗、縫補、清掃、帶娃,一刻也不得閑。
就這樣如火如荼幹了幾個月,江家80兩的本錢翻到了800兩。
碩果挂梢,麥穗垂頭,秋收的時節到了。
食材的生意不能斷,卻還要做糧食生意。
陳三狗跟着江子霖學了幾個月,現如今做食材生意已經很得心應手了。
江子霖讓他換上男裝,把手裏負責的幾個村鎮都交給了陳三狗,又雇了兩個長工一個賬房先生,輔助陳三狗。
江子德、江昭玉和周大雨這邊也沒忘了,給江子德雇了兩個長工,給江昭玉和周大雨雇了一個賬房先生兩個長工。
而江子霖自己,按照3兩一畝的價格連地帶地上種的糧食,買了200畝好田,地上的糧食再過幾天就能收進糧倉,地也是好地,比市場價高了一兩,江子霖也能接受。
剩下兩百兩銀子,則留着打算秋收購糧。
此次秋收,産量比夏收更高,平均一畝地能達到40斤的産量,江家之前購的80畝地,佃戶交四成租子,也就是江家能收1300斤左右的糧食。再加上江子霖剛買的這些帶作物的地,江家此次秋收不必購糧就已經有了九千斤糧食。
按3文一斤賣,九千斤能賣27兩銀子。
看着寒碜,但地一年能兩收,不用勞碌就能收租子,是源源不斷、托底的保障。
當然,發家致富可不能指着這點土地收上來的租子。
江子霖雇了群短工四處購糧,翻了番再賣出去,一場秋收下來,200兩銀子變成了五百兩,抛去人工等成本,淨賺三百兩。
秋收了了,各個村鎮上的鮮貨也基本上不再生長,只剩獵戶那裏還能收上來些野味。
于是糧食生意和食材生意都告一段落,把給酒樓供野味的大部分活計交給雇來的賬房先生和長工,江家人終于能好好歇一歇了。
現在的江家一共有280畝田地,100畝山地,還有了450兩存銀,還有若幹存糧存貨。這樣的家資,已經比大部分小地主要富裕,快能夠上中地主的标準了。
今年秋收趕在中秋節前面,百姓們收成好,中秋節過得就好。
河西縣為了慶祝來之不易的好年成,縣老爺牽頭,讓縣裏的大戶一起舉辦了中秋慶典。
慶典辦的盛大,三老爺夫妻倆忙了幾個月,又年輕,好不容易得了閑,吃完團圓飯就告辭跑去了慶典玩。
江子霖是家主,雖心癢難耐,卻不得不沉穩着。
他因為秋收,已經和陳三狗分開很久了,他還從沒離開陳三狗這麽長時間過,這些日子他每日忙完了,和工人們睡在一起,閉上眼就能夢到自己的小妻子。
中秋團圓吃飯,他和陳三狗明明就坐在一起,可還是感覺不夠,怎麽也填不滿秋收分離的空缺。
允了老三夫妻倆離席去慶典之後,江子霖想和自己妻子獨處的念頭越膨越脹。
那邊老太太正給二姨奶奶讀二老爺從海外寄來的信:“每逢佳節倍思親,我在海外的學習很順利,若是一切都好,或許我不日就能回家。明年中秋……”
等老太太讀完,大姑奶奶說:“二弟也是有心了,年年往家裏寄信。咱們也算吃完飯了,慶典熱鬧,不如就一起出去轉轉?大弟和大弟妹就自己去吧,我們這些女眷帶着小輩就行了。”
她早看出來自己這個弟弟的心思飛了,屁股上像是紮了針,一刻也坐不住。
江子霖聞言,喜上眉梢,拉起陳三狗告辭:“多謝姐姐,我與三丫這便去了,還勞煩姐姐照顧長輩與晚輩了!”
陳三狗也跟着行禮:“多謝姐姐。”
江昭玉點頭,說:“快去吧!”
這場中秋節慶典是近幾年來舉辦的最大型的活動,雖然以前以工代赈也辦了不少活動,可畢竟人們沒有收成,即使有活動,也都把錢緊緊攥在手裏不願花費,所以舉辦活動的大戶基本上都血本無歸,拿銀子鎮荒年罷了。
可今年的中秋卻不一樣,人們都有了錢,縣太爺看出大戶們想回血,有心熱鬧一番,這慶典辦的就格外浩大。
長街兩邊搭上木架,紅色的絲帶纏繞着,間隔挂幾盞燈籠,晚飯時節一過,燈籠亮起來,整條街都亮如白晝。
商店、小攤,比荒年時多了十倍不止,商販們也挂着笑賣力地吆喝,一掃荒年時半死不活、要賣不賣的頹然。
陳三狗沒見過這樣熱鬧的場面,即使是之前考察市場來縣城,也只見着常規的店鋪。
噴火的、登高的、碎大石的……各式各樣的百戲人使着真功夫引人投幣,看的人群連連驚呼,手裏的銅板也毫不吝啬地往地上攤着的大布上扔。
陳三狗也看着驚奇,連忙扭過頭,眼巴巴望着江子霖。
江子霖覺得妻子可愛,忍不住想笑,連忙掏出一串錢來給他:“這串你先拿着,不給你多的,不然你帶着沉。”
陳三狗眼睛亮晶晶的,接過那串錢,踮起腳往江子霖臉上親了一口。
這是三太太教他的,說做丈夫的,最喜歡這樣,他一直沒機會實踐,現在人群哄鬧、氣氛正好,他自然而然就這樣做了。
江子霖轟地一下臉就通紅,說話也結巴起來:“你,你,三丫,你怎麽,怎麽這樣?”
明明他比陳三狗大了十歲,明明他作為家主穩如泰山,明明他落入絕境也能冷靜後東山再起。
卻還是被愛意沖昏了頭腦,像個十七八的愣頭青,手腳都不知該往哪放了。
陳三狗怯生生問:“你不喜歡嗎?”明明三太太說了丈夫都會喜歡的。
喜歡,當然喜歡!話就在江子霖嘴邊,可他結巴着說不出來。
憋了半天問:“你,你什麽時候的生辰?”
陳三狗不知道為什麽他會這麽問,但還是乖乖回答:“娘說我是中秋節前出生的。”
江子霖震驚,說話也利索了:“你怎麽沒告訴我?”
陳三狗歪頭:“為什麽要告訴你?”
江子霖一口氣被憋回去,梗了半天方才再次說:“等明年中秋前,給你辦生辰宴。”
“砰砰——”穿過河西縣的那條河邊突然放起煙花,絢爛升空,在燈籠照不到的夜空開出繁花。
江子霖拉起陳三狗的手,穿過人群、伴着風,來到河邊。
“等你十八!”